一、二十四節氣的追根溯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幾千年乃至幾萬年的漫長實踐和智慧結晶。
……(此略)詳見我的《二十四節氣概述》和《二十四節氣縱覽》
二、二十四節氣的基本概念
包括: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生辰八字,天文歷法、地理、歷史、氣象、歲時、紀年、年、季、月、旬、日(朔+望)(晝+夜)(午+更),節氣(節+氣)、候應(候+應)、陽歷、陰歷、黃道、白道、北斗等
……(此略)詳見我的《二十四節氣概述》和《二十四節氣縱覽》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節氣、候應
節氣
西漢的《太初歷》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漢族歷法,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父、太史公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六經要義,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并記于《史記·太史公自序》。漢武帝時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唐都等將節氣編入《太初歷》。最終在西漢完成《淮南子·天文訓》并流傳至今。
解讀:先人經過不斷探索,論述了北斗運行、月亮運行、太陽運行……二十八星宿、十二律長度、十二月令和二十四節氣的關聯。中國遠古利用土圭guī實測日晷guǐ。節氣在堯舜禹、夏朝就有探索且出現了兩個,商朝有了四個,周朝發展到八個,秦漢確立為二十四個。
這是從上古時代認知時節、時令、時光,氣候、物候、時候的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二十四節氣是表示季節變化的特定節令。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
地球繞太陽一圈360度,大約平均每季90度,每月30度,每月2個節氣(30度30天),每前進15度(15天)是一個節氣,一年就有24個節氣。
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大約平均每季90天,平均每月30天,每月2個節氣(30天30度),每前進15天(15度)是一個節氣,一年就有24個節氣。
候應
《逸周書·時訓解》: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歲共七十二候。
解讀:我國古代把每年(歲)劃分成四個季度(時),十二個月份(度),二十四個節氣(節+氣),七十二個候(候+應)。
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
植物候應有幼芽、萌動、開花、結實等;動物候應有始振、始鳴、交配、遷徙等;非生物候應有結冰、解凍、雷聲、閃電等。七十二候應的依次變化,反映了一年氣候變化的規律。
……(此略)詳見我的《二十四節氣概述》和《二十四節氣縱覽》
三、二十四節氣的歷法指南
二十四節氣有“四立”“四小”“四大”“兩分”“兩至”“兩露”“兩雨”……
周而復始,相互對應,此消彼長,物極必反,內涵豐富,妙趣橫生……
2020年1月6日 05:29:59 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三個 小寒
小:
甲骨文 金文 齊魯文字 秦簡牘 秦小篆 隸書 楷書
小xiǎo,甲骨,象形。小篆,會意。沙粒形。《說文》 小,物之微也。從八和亅。本義:細、微。形容事物在面積、體積、容積、數量、力量、強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較的對象。
用來形容排行最末的、年紀最小的。附在姓氏、稱謂前,稱呼比自己小的年輕人。作謙辭,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
名詞:年幼之人。小孩、小輩……
動詞:輕視慢待。小看、小瞧……
代詞:自稱謙詞。小臣、小弟、小女……
虛詞:可有可無。小休、小眾……
形容詞:小往大來。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小暑、大暑……
“小”字也是個部首,常作形符。
這里主要是:物之微也,跟“大”相對。
寒:
甲骨文 金文 楚文字 齊魯文字 秦簡牘 秦小篆 隸書 楷書
會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間是“人”,人的左右兩邊是四個“草”,表示很多,下面兩橫表示“冰”。寒冷是一種感覺,看不見。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個形體來創造這個字,人踡曲在室內,以草避寒,表示天氣很冷。本義:冷,很冷。
1冷:寒冬、寒冽。2害怕:寒心。3窮困:寒酸、寒士。4謙辭:寒門、寒舍……
許慎《說文》:寒,凍也。《列子·湯問》: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
這里主要是:寒冷,與“暑”相對。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三個,冬季第五個。每年公歷1月5-7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285°時即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解讀:四大、四小之一。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小暑、大暑都是表示氣溫冷暖、雨雪大小變化的節氣。
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都是最冷的時期。大雪漫天飛舞,一個銀裝素裹、冰雕玉琢的世界,一派天寒地凍的景象。
“小寒”一過,就進入“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古語有曰:小寒勝大寒,常見不稀罕。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小寒大寒,準備過年。小寒十五天,七八處于三九天。
特點
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
小寒在“三九”期間。小寒橫跨二九的尾→三九→四九的頭,其寒沒有辜負“冷在三九”“冬練三九”的盛名。
這時北京的平均氣溫在-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地區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50℃以下。
小寒從字面上看:天漸寒,未大冷,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但是根據我國的氣象資料,無論是氣溫的平均狀態還是極端表現,都是“小寒”卻比“大寒”冷。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于小寒。
俗話講:“冷在三九”,由于“三九”基本處于小寒節氣之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的說法。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加之北方冷空氣不斷南下,南方也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老年人的切身感受是小寒時北方是干冷,南方是濕冷。
三候
小寒的三候是
一候,雁北鄉
解讀:古人認為大雁是順陰陽的候鳥,此時陽氣已動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
解讀: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它們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
三候,雉始鴝
解讀: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生長而鳴叫。
習俗
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民俗風情順應自然。因為小寒、大寒接近農歷年末(臘月),作物收倉、天氣寒冷,屬于農閑。廣大農村年味漸濃,開始過年了。每到這時,除舊布新,喜迎新春是時節的主題。
大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市,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
孩子們,穿新衣,戴花帽,貼年畫,放鞭炮,興高采烈,歡騰熱鬧。
生活上,“大寒小寒,殺豬過年。”平時很少吃肉,過年了,把自家養的肥豬殺掉,供臘月、正月全家食用。
飲食上,做糖炒栗子、涮羊肉火鍋、吃烀烤白薯。
娛樂上,跳繩、踢毽子、滾鐵環,互擠香油,也叫對擠油渣(靠著墻壁相互擠)、單腿斗雞(盤起一腳,一腿獨立,相互對斗)等。如果下雪,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小寒時節寒冷,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特別應該注意“養腎防寒”。所以有很多“吃文化”。
1、臘八粥(北京及大部分地區)
2、麻辣火鍋、涮烤羊肉(北京及大部分地區)
3、吃菜飯(南京)
4、糯米飯(廣東)
5、黃芽菜(天津)
6、羊肉、狗肉
7、雞肉、雞蛋
8、蔬菜、水果
養生
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要針對不同體質科學進補
中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
四、二十四節氣文化奇觀
小寒詩詞
元稹詩選《詠廿四氣詩》 小寒十二月節
《小寒》(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重大貢獻
《淮南子·天文訓》是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體裁就是詩詞。流傳運用至今。
戰國,魏人石申編制了一張包括二十八星宿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運行關系的星圖表,這是全世界第一張星圖。
上古北斗七星的觀測、圖像更是中國祖先對世界天文的重大貢獻。
文化遺產
2006年05月20日二十四節氣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十四節氣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獨
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獲取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