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華老師的筆墨自帶幾分俠氣,又不失圓融,根自傳統,功力深厚,上墻滿壁生輝,以深蘊“顏筋、柳骨”且能“道法自然”,以“自成一家”譽之,是不為過也。他的書法,既蘊含了歐陽詢的四面停勻、八邊俱備,且于平正中見險絕的特征,也具備了顏真卿清雄開闊、大氣磅礴,故于正大中見光明的特征。重要的是,周春華先生是立足柳公權汲取顏真卿、歐陽詢之長,而融創、建構氣自己的骨力勁健、端莊古雅、浩氣周流的特征的。
周春華先生的書法,因能以深厚功力爭雄,放到當代書法史之中,不僅能融入其中,且可列于前鋒,故而,將他的書法放到古代書法史之中,又因有其鮮明時代特色,而能使書法的古典魅力閃爍出今代的光輝。這與他的人生經歷是息息相關。他1962年生,自幼酷愛書法,1979年12月入伍,23年的軍旅生涯中一直從事新聞和政治工作,其間一直堅持書法學習和不間斷創作。從部隊團級領導崗位上轉業后,擔任北京某干部學校校長書記,自此更是孜孜不倦、勤學苦練,耐住寂寞、潛心研究,在幾十年的學習和實踐中秉承傳統,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周春華先生的書法,能使書法的古典魅力閃爍出今代的光輝。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書法,還具有“圖像學”意義上的“圖像”特征,能以符號的方式,標出他的人格修養和內在的精神風采——這是說,他的書法,字形雖在,但欣賞者在觀看他的書法的剎那,能不見字形,惟見風骨、精神、意態和氣象,瞬間能令欣賞者的思想和情感進入他的書法給出的文化境界,翱翔期間。在書寫實踐中,他還遵循了歐陽詢“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的遺訓,這表明對他而言,書法乃是修心之學,是內圣之學,也是外王之學——而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周春華先生的書法,既根植傳統,又具有時代精神,因此而能陶染人心、矯正人心、升華人心。
周春華先生確實是懂得藝術圖像“美之為美”的要義的。他的大字整穆光明,也深受評論界、收藏界的好評和歡迎。他許多作品被政界、軍界、書法界等朋友收藏。曾獲得2012年北京工商系統書法比賽一等獎;中國蓮文化書畫展一等獎,2014年“一筆龍”作品被名家書畫集萃臺歷刊用。作品曾八次參加全國性的書畫展。2014年由文化部組織指導海峽兩岸書法家參與的“翰墨同源、秋韻凝香”書畫展,三幅作品入選。同年10月,由文化部、人民日報在全國政協禮堂組織的建國六十五周年書畫展,有五幅作品入選。2015年6月,在西安舉辦的“中國絲綢之路”書法展有三幅作品入選。同年8月,中國與馬來西亞在清華大學舉辦的“孝道中國”書法展有一幅作品參展。9月,在北京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書畫展有三幅作品入選。20多家報刊雜志及網站分別刊登了他的書法作品。
2017年11月,他又被中國文化進萬家工作委員會2018戊戌年精品日歷編委會收錄其中,同時被授予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文化進萬家文化自信人物代表”,充分在書法藝術上展示了自己的水平。現為國務院國禮書法家、中國榜書研究會會員、中國國際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人民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俗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多元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馬來西亞古晉中華書畫研究會顧問、藏品藝術網顧問等。這都是各界對于他藝術水平的共同認可。總之,欣賞周春華先生的書法,既是高尚的文化體驗,也是純美的精神享受。他的書法,如大門庭里涵養出來的中規中矩的清雄、偉岸、俊爽的少年,骨體充悅,神形完備,理氣上乘,骨峻、筋健、肉腴、血活,充滿勃勃生機——書法的五百年王興者,有待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