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碳14測定,白巖和觀音巖保存完好的兩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隨葬的龜形木盤是具有商周青銅文化特征的遺物。 據考證,當年我國南方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他們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統稱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對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對高山的崇仰,他們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們不被世人打擾,從而更好地庇佑后人。 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懸空的絕壁上的呢?從棺木棺蓋首尾兩端鑿有穿繩用的方孔推測為懸索吊下。在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后或兩旁一般地勢較為平緩,人們先將棺木運上山,派工匠鑿好洞穴或架好木樁,再將棺木吊裝好。有時候,先沿崖壁鑿出平行的一條通道,將棺木依次推進,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許多麻煩。據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記載,當時浙江瑞安至福建連江一帶的“安家之民”和“臺灣土著”、“夷州民”在飲食起居、風俗習慣上非常相近,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在臺灣偏僻的小島蘭嶼的雅美人中間,這種葬俗保留至今。 |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獨
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人民藝宣網www.lindazuo.com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 獲取聯系方式>>